金杯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武汉医院缺氧背后用量超往常10倍,不停工 [复制链接]

1#

2月7日,湖北省新冠肺炎防疫工作第17次新闻发布会上,医院院长彭鹏表示,医院的用氧量达到日常用量峰值10倍以上,氧气的供应已经无法继续增加。

医院都表示面临“缺氧”困境,氧气最紧张的时候,只能优先保障重症监护室的重症病人。

在武汉,医院之间辗转吸氧。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彭志勇解释称,对于重症患者,氧气是其他治疗手段的前提,“没有氧气,就没有存活的机会”。

为了保障医用氧气的供应,武汉的主要医用氧供应商都开始不停工生产。一名供应商称,现在的生产量是之前的4到5倍,但还是不够用。据他估计,仅氧气钢瓶,武汉的缺口还有四五千个。

2月7日,医院发热门诊,一位患者正从空氧气瓶前走过。

医院:“用氧量是以往峰值的10倍以上”

医院共收治新冠肺炎患者多人,医院。副院长黄国付介绍,医院缺氧的问题最早出现在1月23日前后。

那个时候,武汉市新增新冠肺炎患者已有例左右,占湖北省累计病例90%。

“医院,平时只是呼吸科用氧比较多,医院后,大部分病人都要吸氧,病情危重的还要持续高流量吸氧,消耗很大。”黄国付举例称,就拿存储液氧的杜瓦罐来说,以前每个杜瓦罐(存储液态氧)可以用5到6个小时,现在一瓶只能用1至1.5个小时。用氧规模也从每天8至10个杜瓦罐,一直增加到20到30个杜瓦罐,另外还要再加40个氧气瓶。

医院西区,由于患者用氧量大,每隔1.5小时就要更换一个杜瓦罐,每隔3小时要给汽化器除冰,2名值班人员24小时工作,才能保证供氧不出问题。

而在条件落后的东区,只能靠气瓶供氧。黄国付透露,该区肾内科的护士们不仅要管理70多名发热患者,还要接治肾透析患者。一名重症感染者每隔1小时就要更换一瓶氧气,而在隔离病房内,更换氧气这样繁重的体力活,只能靠值班护士去完成,有的护士们来回奔走于病房内,鞋套都磨破了。

为了解决氧气的问题,医院抢购了两台制氧机,可以供70至80个病人吸氧。另外,医院改造氧气库,把氧气汽化阀门从8个增加到18个。“2月11日投入使用后可以同时灌装18个气瓶。这些办法只是缓解的手段,还不能说很充足。医院的普遍现象。”

医院的情况同样不乐观。该院设备科副科长介绍,为了增加运输效率,他们把每次只能搬一瓶的推车绑成两个,氧气用量也从30瓶增加到70瓶,但还是不太够用。

另一位设备科人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医用氧气的缺口是每天个钢瓶。“医院的用气量都很大,整个武汉都挺缺的。医院的重症病人比较多,因医院要严重一些。”

湖北省新冠肺炎防疫工作第17次新闻发布会上,医院院长彭鹏指出,氧气的缺乏也会导致呼吸机使用效率不高。“呼吸机需要氧气驱动,氧气不能增加,我们就不能投入更多的呼吸机来救治危重病人,医院都有普遍性。”

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生林阳介绍,新冠肺炎重症和危重病人是需要吸氧的,部分呼吸困难的轻症患者也离不开氧气,医院,需要吸氧的群体占整个病患群体的三分之一左右。

“目前的用氧量至少是以前峰值的10倍以上。”林阳说。

2月8日,医院,一位没有床位的确诊患者正在吸氧,床下是氧气袋。

患者:医院吸氧

林阳告诉记者,医院临时调整了治疗方式,但氧量还是不够用。“那只能把轻症的氧疗量调小一点,多匀一些给重症的病人,这也是实在没办法的选择”。

武汉市民曹焕萍感染新冠肺炎已经半个多月了,现在连下床都很吃力。因为等不到床位,她不得不每天坐在儿子医院输液吸氧。

早些时候,69岁的曹焕萍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感染了新冠肺炎。由于上了年纪,或是本身就有哮喘病的缘故,她的病情发展很快。

1月24日,她出现了发热症状,三天后就开始持续高烧无法进食,神志也开始模糊。2月6日,曹焕萍的核酸检测有了结果,“阳性”,那个时候,她“连呼吸都很困难了”。

“之前是输液的时候才吸氧,现在几乎离不开氧气了。”儿子陈华然说。确诊后,吸氧成了必需的治疗手段,医院,她吸的是瓶装氧气,每用完一瓶,护士就会将瓶子搬到门口。这块区域堆满了氧气瓶,一侧贴着“空”,另一侧写着“满”。

“‘满’的那边一运来就被分完了。”医院的氧气开始短缺,曹焕萍只好换到离家十多公里外的医院就诊。

“这里床位也不够,但家里又没有氧气,第一次去的时候我们就在大厅呆着,靠氧气袋过了一晚上。”儿子陈华然觉得,半个多月以来,母亲就像个“流浪者”,医院寻氧。

感染者徐国良也有类似经历。他原本在医院输液治疗,但吸氧的人太多,排队要很久,他又辗转到医院发热门诊就医,“2月7日,我到医院一边输液一边吸氧,足足过了7个小时我的身体才稍稍缓解下来。”

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彭志勇向记者解释称,对于重症肺炎患者,氧气是一切治疗手段的前提,“没有氧气,就没有存活的机会”。随着确诊患者的增多,医院的氧气供应自然要面临考验。

生产:企业24医院供氧

这个考验,同样落到了武汉医用氧供应商的头上。

湖北省畜禽开发实业公司是武汉医用氧主要供应商之一。公司负责人吴超称,1月下旬,医院的氧气供应就开始吃紧,供氧企业24小时不停工开足马力生产。

这家成立于年的国企,从来没有这么忙碌过。吴超和他的工人们已经连续一个月没有休息了。有两个天门市的工人,在封城之前回老家过春节,刚回去没几天,就被吴超紧急召回。

“以前高峰期每天也就生产瓶,现在需要生产瓶至瓶,增加了4至5倍”。每天,吴医院打来的用氧电话。在调配氧量的同时,他还要盯着生产、运输、消毒等各种环节。

据吴超介绍,武汉一共有4家生产医用氧气的企业。其中武钢有限气体公司主要提供液态氧,湖北省畜禽开发实业公司、武汉华尔文实业有限公司、湖北和远气体股份有限公司三家公司,将武钢液态氧汽化之后再次分装,生产瓶装氧气罐。

“从总体产量上来说,武钢占50%,我们占30%,其他两家在20%左右。现在大家都在开足马力、超负荷生产,无论哪一家瘫痪了,都是万分危急的事。”

一切都在加速。

“我跟工人说,这个时候谁都不能掉链子,大家需要齐心协力渡过这次难关。”吴超说。正常半个小时才能装满一瓶的氧气,现在30个气瓶同时灌装,平均每瓶只要一分钟。医院运气瓶往返得3个小时车程,现在一个多小时就能完成。

据吴超介绍,医院都是以中心供氧为主,瓶装氧气为辅。现在中心供养不够用,新建中心供养系统需要大量物资,时间上也来不及。医院,较为原始的瓶装氧反而成了主力军。他的公司现在的生产量是之前的4至5倍,但还是不够用。据他估计,仅氧气钢瓶,武汉的缺口还有四五千个。

武汉医院的缺氧问题提供解决之道。

据新京报此前报道,从1月28日开始,武汉市政府多次请求中国宝武武钢集团协助,医院医用氧气改扩建,医院第一批病人氧气供应管道安装等项目。

2月2日凌晨,由中国宝武武汉医院医用氧气改造工程顺利完工,医院第一批病人氧气供应管道安装任务圆满完成。当天,在武汉市政府的协调下,医院、医院、医院也提出需求,希望武钢集团协助紧急进行供氧统改造。

2月8日,湖北省畜禽开发实业公司工作医院拉回来的氧气瓶。

供应:医院派车现场“充氧”

吴超的公医院、医院、医院等7医院提供医用氧气。他告诉记者,除了产量供不上,氧气瓶的周转和运输都遇到了困境。

2月7日,公司从山东采购到的个氧气瓶送到后,医院“瓜分”了。“我们一共有多个氧气瓶,现在全在外头,还是周转不过来。”

吴超说,医院有10个病人需要吸氧,公司直接送50瓶过去,用完了再去拉回来。但现在送个过去都不够,医院也等着用。这次采购的个氧气瓶,也只能解一时之急。

武钢气体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医院出现缺氧,医院供应保障没法跟上。医院建有液氧储罐的集中供气系统,但管道流量不够;医院直接采购钢瓶氧气送到病床前,由于钢瓶用完后需要经过消毒,影响周转效率。公司前期新增1个钢瓶,但仍无法满足需求。目前,武钢气体有医院开展氧气供应扩容改造。

气瓶周转的问题还没解决,运力问题又来了。

湖北省畜禽开发实业公司一共有7辆符合危险品运输资质的货车,为了应急,普通的金杯车也用上了,但还是远远不够。

最近一段时间,医院派车送瓶子的情况。医院等不及,直接派车把空瓶拉来,现场灌装之后再拉走。“按规定,氧气瓶只有危险品运输资质的车辆才能运,但现在只要他们能拉来,我们就给灌,救命要紧。”

医院的医用氧气主要供应商为湖北省畜禽开发实业公司。因为运力紧张,医院氧气用完,但供应商派不出车去拉空瓶。

吴超回忆,1月下旬,医院的后勤保障部拖着两车40多瓶空氧气瓶直接到公司充气,直到晚上7医院,医院领导们还跑出去亲自帮忙卸货。

按规定,吴超公司的运输车不能走高架,速度也不能超过60码,而且早晚高峰禁行。吴超自嘲道,公司的车现在走的都是“非法路线”。他曾就这个问题向武汉防疫指挥部反映,得到的答复是“先送气”。

如果按老规矩来,公医院,现在得送八九家,运力已经饱和了,医院也很难弄到车。他希望能征集一些社会车辆帮忙运送气瓶。

“这个病得靠吸氧跟病魔抢时间,一瓶氧气可以救很多人。”跟医用氧打了20多年交道的吴超说。

(文中曹焕萍、陈华然、林阳为化名)

新京报记者王飞翔编辑李明

校对危卓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