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白癜风恢复美丽黄皮肤 http://www.txbyjgh.com/m/年10月11日上午,宝马集团在沈阳华晨宝马成立15周年庆典上宣布,将以36亿欧元收购华晨宝马25%股权,将自身在合资公司华晨宝马的持股比提升至75%,从而正式控股华晨宝马。
懂哥看到这则消息时,第一反应居然是——买了“华晨宝马”的车主,往后可能不用抠标了,确实,这则消息首先带出的必须是利好,对中方、外方以及消费者利好,但看多了报喜不报忧的文字,我还是习惯于站在理性角度来想一想:这事没那么简单。
一马当先,打破陈规
此番宝马增股落地,是山雨欲来风满楼。早在今年4月,中国宣布分阶段取消外资股比限制,外界就预测华晨宝马是最有可能第一个打破50:50股比的合资公司。
宝马表示,对华晨宝马的投资将增加36亿欧元,用于未来几年沈阳生产基地的改扩建项目。未来3到5年内,华晨宝马的年产能将逐渐增加到每年65万台。
过去15年,BMW在中国这一全球最大单一市场的成功发展,华晨宝马功不可没(归根结底,还是靠父老乡亲们仰仗、掏钱)。年,约有56万辆BMW汽车交付给中国客户。
与此同时,华晨宝马股东双方这次还办了两件事:一是延长合资协议至年,二是计划年国产宝马X5和X5纯电动版本。按说前者在情理之中,后者则有些意料之外,如果不是增资,肯定没这么快。X5是宝马高利润车型,只有股份多了,利润才能外方拿得多,宝马才有动力去推动这个事。
值得注意的是,包括纯电动X5在内,宝马集团在中国已推出6款新能源车型,是豪华车领域新能源产品最为丰富的品牌。年前9个月,宝马集团新能源车型在华销量同比增长近5倍,2款国产新能源车型累计销量首次突破1万辆。可以说,宝马增资,言符其实:“长期看好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当然你也可以理解成:“收割来了”!
“躺着挣钱”的时代结束
毫无疑问,宝马控股后,华晨宝马将拥有更强的竞争力,企业的经营主导权将归于宝马集团。一方面,能够创造的利润总额可能进一步增加,另一方面,宝马集团能够分得的利润比例也将提高。
而这次宝马提高持股比,间接的也削弱了华晨集团在合资关系中的地位和收益。要知道,宝马是华晨集团的摇钱树。但没有办法的是,华晨汽车自身拿不出手的销售数据和收入水平让其在与宝马谈判中处于绝对弱势。
根据财报,华晨中国年全年收益53.05亿元,同比增长3.5%,股东净利润则为43.76亿元。而华晨宝马年共盈利.亿元人民币,相比年(79.亿元)增长31%,华晨中国因此从华晨宝马中获利52.38亿元。这意味着,华晨中国自身仅盈利万元,而净亏损额度则高达8.62亿元。所以有人笑称,华晨是靠宝马躺着挣钱。
如今股比调整后,宝马将拿走更多的利润,以年财报数据为例,股比提高至75%后华晨可获利润仅剩17.56亿(一下少了6成多)。
从品牌力和产品力角度,华晨旗下中华、华颂、金杯三大自主品牌的表现都没办法与华晨宝马相提并论。想要稳住,补足自主品牌短板是首要任务。
可以肯定,对于华晨等合资车企来说,躺着挣钱的时代即将结束。
“新合资车”冲击市场,自主车企:优胜劣汰!
宝马对华晨宝马的控股,释放出这样一个信号:合资车企中方裸泳者将现形,进而会有越来越多合资车企外方为股比蠢蠢欲动,但是否要冒着与中方合作伙伴撕破脸皮的风险谋求更高股比,还得看各个合资车企中中外双方的实力对比。
对自主车企而言,竞争的态势似乎更加严峻了。原本的合资品牌在品牌力上便强过自主车企一头,若外企拿到了控股权与更高的利润分成,为争夺更大的市场,他们或有更充足的动力降价。届时面对合资车企品牌和价格的双重竞争,自主车企以价格优势、“越级配置”收获的市场销量,或将面临冲击。
中国汽车产业对全球开放是大势所趋,中国的自主车企,迟早要加入全球竞争。所幸,在这条道路上已经有数家车企开启了引进来、走出去之路。他们中,有的通过收购,引进先进技术,实现品牌升级;有的沿着既有合资道路,乘着新能源技术风口起飞,一时之间,好不热闹。
但国内车市销量在放缓,增量在收缩,更硬碰硬的存量市场之争即将到来,随着外资股比限制放开,无疑是对中国自主品牌及合资企业敲响的警钟。对他们来说,若再不积极从根本处解决自身的“外资品牌依赖症”,真正把别人强大的东西学到手,将很容易被市场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