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王鹏杰
“接到政府订单之后,我们立刻安排了人员加班加点进行了生产。”在嘈杂的背景音中,记者采访到了江铃福特负责生产负压监护型救护车的相关人士,他介绍,目前一共接到了超过台救护车的生产订单,而其中超过台是负压救护车。“其实,随着疫情升级,全国各地对救护车特别是专门应对肺炎疫情的负压监护型救护车需求量激增,江铃集团在春节假期前就已经对救护车生产做好了安排,制定了应急方案,并成立了相应的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他表示。
快速应对的成果,就是在1月28日,江铃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企业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向武汉捐赠10辆福特全顺负压监护型救护车。江铃集团全力协调所属企业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江铃汽车集团改装车股份有限公司,紧急召回员工,调动各方资源,加班加点生产江铃福特全顺负压救护车,驰援疫区。“我们正在尽最大努力排产,尽最大可能满足疫区的需求。”江铃集团表示。
据了解,这款向武汉捐赠的福特全顺负压监护型救护车,第一代正是此前抗击SARS时开发出的福特全顺救护专用车,在当年属于全国首款,并在当时的防疫防治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而加班加点抓紧复工生产当下急需产品的汽车厂商也不止江铃福特一家。据悉,华晨集团接到工信部下达生产负压式救护车任务的指令,任务为生产30台负压式救护车。随后立即响应,工作人员提前结束休假纷纷到岗,华晨雷诺金杯只用了一天时间就组织了员工生产,沈北专用车、申华和大连专用车基地等相关单位也马上组织了生产。这30台负压式救护车将于2月20日前全部完成交付,而车辆具体的交付流向,华晨集团将统一听从工信部的调配指令。
此外,还有上汽MAXUS响应政府号召和要求确保从年1月24日至2月5日生产60辆负压式救护车,优先供给重点地区;北汽福田也正抓紧生产急需的负压救护车,于2月5日之前完成首批生产,“工信部正在加紧赶制负压急救车,我们也会做一批用作其他省市的调拨和捐赠。但是工信部第一批订单远远满足不了社会需求,除了武汉,北京、上海都有很强的需求。我们呼吁北京市政府及地方政府关于零部件进入工厂和发送能一路绿灯,这样能提升成品车的效率。”北汽福田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所以,这个让几乎所有商用车厂家抓紧生产的负压式救护车,能为我们对抗疫情的工作起到什么效果呢?据了解,负压车最大的特点是负压,在救治和转运传染病等特殊疾病时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医务人员交叉感染的机率,而且负压还能将车内的空气进行无害化处理后排出,避免更多的人感染。
以江铃全顺负压救护车为例,该款车型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公司自主研发的负压排风净化系统,使车内气压低于车外大气压,净化的新鲜空气只能由车外流向车内,车内的空气进行无害化处理后再排出,避免更多的人感染,在救治和转运传染病时,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医务人员交叉感染的机率。其主要优势为,除一般救护车配备的急救设备外,通过负压系统,运用流体力学原理,从医护人员一侧到患者一侧产生阶梯压力、形成均匀、持续的定向气流,经消毒过滤后排出车外,从而最大限度保护医护人员。
和江铃相似的是,华晨负责生产的专用车辆金杯G16高顶豪华型救护车则基于雷诺金杯阁瑞斯底盘打造,其医疗舱内饰采用自灭菌复合材料,具有高强度、高韧性、无挥发等特点;软包材料采用抗菌PU,具有易清洗、可消毒特点;内饰连接采用纳米结构胶,具有强度高、无挥发特点。医疗舱布局参照欧洲急救原则,结合国内急救实际,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一臂化”急救设计,常用耗材、医疗设备均在一臂范围内,方便医护人员拿到和操作,提高抢救病人速度。
负压车作为防控疫情传染扩大、救助患者的“路上移动急救室”,是对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战役的重要组成。自1月23日接到联防联控机制转来武汉物资需求清单后,工信部对全自动红外体温监测仪和负压救护车等订单式生产的设备,组织整车(机)和关键零部件厂商复工复产,全力保障武汉防控订单需求。
1月24日,工信部再次下发通知,督促要求相关省(区、市)组织本地区企业立即复工复产,紧急组织医用防护服支援武汉,全力保障武汉医用防护服等物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