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的发病原因 http://www.bdfyy999.com/巍巍耸立的民俗牌坊,潺潺东去的小溪流水,依山而建、错落有致的农家小院,宽阔平坦的水泥路,隔岸遥相呼应的千年银杏树,岸堤上的凉亭、石桌、石坐,处处彰显着温馨、和谐与幸福。深秋时节,造访这座山村,山清水秀的新气象,支部堡垒带头创业的新气象,他们致力于打响山水牌,激活发展满盘棋,给人们以深刻的教益。
抬头村在临朐县城南60公里处,距离九山镇政府15公里,是弥河这条临朐人们母亲河的源头。辖3个村民小组,户,口人,50名党员(其中包括南槽子、狼窝子沟)土地亩、山林亩、荒山亩。近年来,在党支部的带领下,“内引外联”,坚持“因地制宜、注重特色”的原则,按照“风景宜人、环境宜居、农家宜游”的目标,通过加强农村环境整治的力度和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切实改善了生态环境,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时光回溯,思绪万千。以前的抬头村,房屋破旧,道路崎岖不平,土地瘠薄。多少年来,人们遵循传统的耕作方式,土里刨食,收入很低。个别农户温饱问题都很难解决。青年小伙找媳妇都有困难。流行“换亲”“转亲”这种愚昧的婚姻方式。思想守旧落后,经年累月墨守“一亩山地两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陈规,集体无积累,农户无结余……要破解这一困局,必须有一位敢于担当,开拓进取,敢打敢冲的“领墒牛”带领大家脱贫致富。村里大部分党员经过反复掂量,最后大家一致把目光聚焦在了在县城做生意的尹法祥身上。当时的他生意红火,事业有成。轻松自在地当着大老板。他能不能撇家舍业回来干这苦差事?大家心里都没有底,关键时刻,镇党委政府出面做其思想工作。尹法祥思虑再三终于答应挑起这副重担。
年冬,受老百姓之推举,党委政府之委托,尹法祥走马上任,抬头村新一届领导班子产生。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但尹法祥没有冲动,这位生于斯长于斯,有着近20年党龄的汉子深知:要想得民心就得顺民意,只有抓住问题的“牛鼻子”才能盘活美丽乡村建设的这盘棋。为此,他接连召开了两委会、党员会、村民代表会,走访农户,实地考察,走遍了抬头村的大街小巷、山坡林地,充分掌握了村里的基本情况,理清了工作思路,有针对性地制定出了工作计划。
新的领导班子上任,首先抓好党建工作,并因此产生了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第一步棋,是抓好基础设施的整合。该村东头的那座小桥,年久失修,路面窄且没有护栏,大车出不去,校车进不来,极大地困扰着村民的出行,不仅给生产生活造成了诸多不便,还屡有危险事故发生。年的春天,村民宋永高一脚踩空,跌落桥下,不治身亡。村民张连升、宋信奎也深受其害。为此尹法祥寝食难安。怎样尽快解决这一热点问题成了他的一块“心病”。他深知要办事得先有钱。可当时村里的账面显示是负数。怎么办?井里无水四下掏。坐等,等不来钱,为这他三番五次找“国华风电”公司,公司老总被他的诚心打动,慷慨解囊捐助10万元。可按照工程预算尚有4万元的资金缺口,村两委成员个个愁眉不展,束手无策。这时尹法祥毫不犹豫地说:“大家不用愁,有我呢。”他垫付了资金缺口,使得工程顺利进行。经过一个月的奋战,一座坚固、宽阔、平坦、美观的大桥建成了。接着又一鼓作气,整修硬化了村前大街,安装了1.2米高,米长的沿河护栏,翻建了村委办公区。这些,人们看在眼里,喜在心里。村民宋电文在打油诗里这样写道:“古有秦始皇,今有尹法祥。天冷也不怕,筑路修城墙。为民做好事,人人心里装。展望抬头村,幸福万年长。”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一首打油诗就是对村书记的最高褒奖。面对村民的夸赞,尹法祥没有沾沾自喜,反而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他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开足马力,有条不紊地落实着抬头村的远景规划。
人生就是一场拼争。每天都在攀登,爬上这座山,越过那道岭,眼前又是一座峰。正当村两委这支敢想敢干的团队作下一步的打算时,天有不测风云。年6月,一场罕见的“温比亚”台风伴着特大暴雨席卷了整个山东,抬头村也遭受了有史以来最大的灾害。从村东到南槽子2.5公里的河坝被冲得荡然无存,通往狼窝子沟的一条土路全部冲毁,滚水桥也被洪水拦腰截断,树木被连根拔起,横三竖四地挡在河道里,严重影响了泄洪。灾害面前等不得,他一声令下,带领几十个身强力壮的小伙冲进奔腾咆哮的洪水中,截断树木,疏通河道。由于洪水太猛,他几次跌倒水里,腿上也被砾石划破道道血口。待洪水稍稍退去,他也几近虚脱……他妻子闻讯从县城赶来,看到又黑又瘦的尹法祥爱怜地说:“你是何苦呢?放着舒坦的日子不过,撇家舍业的来受这份罪!”面对妻子,他憨憨一笑,深情地说“抬头的山山水水养育了我,能让大伙过上好日子,我吃点苦受点累又算什么呢?!”
灾难给村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群众的安危就是无声的命令。灾后重建的重任又提上了党支部的议事日程。
风雨刚过,时任县委书记顾建华、镇党委书记贺志健就带领有关部门领导亲临灾区,查看灾情,研究方案,布置灾后重建工作。尹法祥更是心急如焚。上潍坊下临朐,送报告、递申请筹措资金,积极争取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先后从交通局、水利局、国华风电等部门争取42万元。本着先急后缓的原则,利用大型机械首先取直了通往狼窝子沟的河道,加固了河堤,新修了一座长8米,宽4米的石拱桥,硬化了2公里的高质量路面,加固了村前道路,极大地方便了村民的生产出行。
根据上级要求,年美丽乡村建设是农村工作的重点之一。尹法祥深知,要想把这一工作做到实处,就必须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为此,党支部书记尹法祥发动村民自筹资金25万元。然后又以村委会的名义给抬头村在外人员发函,希望他们伸出援助之手。在外人员纷纷解囊相助,短短几天的时间就捐款20余万元。村民宋电力一人就捐了3万元。然后又通过各种渠道争取资金40万元。资金有了着落,他马上开始组织设计、规划、备料、施工。耗时3个月,投入工日多个,硬化路面1平方,栽植了绿化观赏花木,做到了三季有花,四季常绿,庭院干净,路面整洁。还建设了景观、生产、生活用桥3座,凉亭两座,营造出了草绿、花香、天蓝、水清的良好环境。
近年来,随着外出人员的增多,经济收入也不断提高,车辆也随之增多。每到节假日和旅游旺季车满为患,无处停车。为解决这一问题,他把目光瞄向了河南岸沿山根那一片空地。有些村民在里面零零星星地种了一些蔬菜,还有的放置了一些柴草杂物。个别人不愿意腾挪,他安排村两委成员挨家逐户做工作,利用村广播反复宣传,晓以利弊,做通了村民的思想工作,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建成了能容纳辆车的停车场,方便了交通,得到了广大村民的好评。
年是脱贫攻坚的决胜年。抬头村支部遵循上级部署,按照工作要求,协同村两委成员,走家串户摸清每家每户的家庭状况、经济收入,将董发厚等8户纳入贫困户。他们找准致贫根源,不搞形式主义,扶真贫,真扶贫。村民董发厚,家中人手少,身体常年有病,干不了重活,收入微薄,房子年久失修,破屋漏天的,每当下雨,外面大下,屋里小下。尹法祥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发动两委干部,建言献策,筹措资金8万元,为董发厚盖起了三间宽敞明亮的新瓦房。院墙、大门、水电暖一应俱全。董发厚高兴地逢人就说:“尹书记真是个办实事的人。”村民宋吉海,今年78岁,少年丧母,中年丧妻,一直和唯一的儿子过日子。可“屋漏偏逢连夜雨”,前年儿子又因病去世,只剩下他孤寡一人。由于遭受了一连串的打击,神智失常,时好时歹。尹法祥就把他当成了重点照顾的对象,按时送油、送面、送菜,定时帮他洗涮,打扫卫生。村民们都夸赞说:“尹书记又多了一个爹。”其他几户除按政策享受上级政府的生活补助外,尹法祥还组织安排村两委成员具体分工包靠,及时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方面的实际困难。保证他们老有所养,贫有所助。
尹法祥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他的入党誓言。临朐县扶贫办和镇党委政府多次给予表扬和鼓励。年他荣获“九山镇优秀党支部书记”荣誉称号,年荣获“临朐县政府劳动模范”荣誉称号。今年抬头村又被确定为“美丽宜居乡村示范村”。
诗人汪国真曾这样写道: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展望未来,明天的蓝图已成竹在胸。尽管前进的道路注定不平坦,但尹法祥依然信心满满。
立足山村特点,靠山吃山。继续抓好丹参、桔梗、黄芩等中药材的种植加工,扩大春谷、地瓜的种植面积,力求达到户均2亩。进一步拓宽网上销售渠道,争取实现户均收入2万元。
加大对各旅游景点的投入,完善云中草原、三界庙、三界碑、弥河源头的配套设施,旅游搭台,经济唱戏,使抬头村的旅游资源发挥出最大效益。
筹建“村史馆”,让干部群众了解村的起源与发展,提高大家的认同感、自豪感,增强凝聚力。
在村东头建一座高标准的综合服务大楼,将敬老院、幼儿园、卫生室、村委办公室融为一体,提高广大村民的幸福指数。
如今的抬头村党支部,在抓党建、正作风的活动中,产生的力量已成为推动发展的巨大引擎。支部成员廉洁自律、敢为人先的精神,干事创业的成果,诠释着共产党人的使命和高尚情怀。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谭佃贵通讯员鲁品文宋训林付廷法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