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不平凡的年无疑值得铭记!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得益于国家一系列的有效举措,在全行业的奋力拼搏下,中国汽车产业以“V”型反转为“十三五”画上句点,再次彰显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地位。但过去一年,汽车产业也进一步呈现两极分化、优胜劣汰的结构性变化,兼并重组局部活跃、自主品牌市占率更是明显下滑。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汽车频道,立足对产业的观察、行业的分析以及现场的采访、报道,选择在岁末年关之际,盘点年值得铭记的事件、企业(品牌)、人物、产品、社会责任等;并选用一个字——“拼”来总结、概括,将年的点滴呈现给读者,今日推出事件篇。
促消费*策持续加码驱动汽车产业快速复苏
年2月3日,中央*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上明确提出积极稳定汽车等传统大宗消费,鼓励汽车限购地区适当增加汽车号牌配额,带动汽车及相关产品消费,拉开了全年促进汽车消费*策频出、不断加码的序幕。
此后,促进机动车报废更新、促进汽车限购向引导使用转变、免征车辆购置税延长2年、对二手车经销企业销售旧车减按销售额0.5%征收增值税、加快淘汰报废老旧柴油货车、落实全面取消二手车限迁、扩大二手车出口、新一轮汽车下乡以及以旧换新等*策相继出台。
对于新能源汽车,*策更是明确了未来15年的发展方向。11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年)》,提出到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到年,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公共领域用车全面电动化,燃料电池汽车实现商业化应用。
在经济低迷的大环境下,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促进汽车消费对于提振国民经济稳定发展无疑具有重要意义。在一系列*策的推动下,国内汽车产业也得以快速摆脱疫情影响,成功扮演全球汽车业“避风港”角色。
车企众志成城齐抗疫复工复产推动车市V型反转
始于年初的疫情给全国经济、居民生活带来严峻挑战,践行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责任和担当,汽车企业集团纷纷挺身而出,积极投入到驰援疫情防控工作当中。
据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不完全统计,截至3月25日8时,共有81家汽车、零部件、后市场企业(集团)、汽车协会组织及个人加入到驰援疫情防控工作中,累计捐赠现金、物资及乘用车辆约合9.60亿元,负压救护车六百余辆;生产并捐赠口罩万余只,成立专项基金2.23亿元,并各自发挥企业优势,为疫区提供便利。
不止于此,得益于多方推动,汽车行业在坚持做好科学防控的同时,还积极复工复产,对拉动经济复苏起到了表率作用。2月24日,工信部印发《关于有序推动工业通信业企业复工复产的指导意见》也提出,“优先支持”汽车等行业复工复产;各大车企更是纷纷为经销商减负解压,并携手经销商开拓更多线上线下创新营销模式。
最终,中国车市在全球范围内率先触底、实现V型反转,自4月开启“九连涨”,全年销量达.1万辆,仅微跌1.9%;新能源销量更是逆势转正,同比增长10.9%至.7万辆。
难获“国六”环保信息平行进口迎生死考验
4月29日,国家发改委等11部门联合下发《关于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若干措施的通知》要求,轻型汽车国六排放标准颗粒物数量限值生产过渡期截止时间,由年7月1日前调整为年1月1日前;年7月1日前生产、进口的国五排放标准轻型汽车,年1月1日前允许在目前尚未实施国六排放标准的地区销售和注册登记。
由此,7月1日成为平行进口汽车的“生死线”。由于无法获得国六环保信息公开,满足国六标准的平行进口汽车不能正常清关销售,绝大部分企业停止了车辆进口,直接导致平行进口经销商被迫转行。数据显示,7月,平行进口车销量仅33辆,至8月平行进口汽车清关量已经清零。
受此影响,原本人头攒动的天津港、北京亚运村汽车市场等平行进口汽车交易集散地,大部分商家已是“人去楼空”……如无相关*策出台,历经7年发展、并已略成规模的平行进口汽车,恐将正式告别市场。
致敬北京车展30年唯一顶级国际车展
9月26日,(第十六届)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正式开幕。在全球主要汽车市场遇冷和突发疫情的双重打击下,底特律、日内瓦、巴黎等国际车展纷纷取消,北京国际车展成为年内唯一成功举办的顶级国际车展,对提振全球汽车行业士气,助力我国汽车行业和市场的稳步复苏,促进国内大循环经济战略和世界经济稳定具有积极重要意义。
本届北京车展总展出面积达到20万平米,共展示车辆辆,包括全球首发车82辆,其中跨国公司全球首发车14辆;概念车36辆;新能源车辆,其中中国车企新能源车辆。
同时,年诞生的北京车展也正式走过了30年发展历程,见证了中国汽车工业实现由幼稚向成熟、由薄弱向壮大的跨越式发展;展望未来,其还将推动更多中国企业和品牌走向世界,继续助推国际合作、招商引资,促进中外汽车企业更深入合作与融合。
汽车股一路狂飙前景广阔推动市值重估
年,长城汽车股价增长超3.37倍,总市值暴涨至.45亿元,持续强劲的市场表现成为助推其股价高速上涨的重要动力。全年,长城汽车共销售新车辆,逆势同比增长4.8%,连续第五年突破百万销量,更超额完成全年万辆的销量目标。
不止于长城汽车,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汽车产业不断受到*策助推,其广阔前景被资本一致看好。东方财富汽车行业指数显示,全年汽车板块增幅达32.94%。
尤其在新能源领域,相关上市公司股价翻番上涨成为常态。其中,产品、技术兼备的比亚迪成为“排头兵”,自年1月2日开盘价47.63元/股至12月31日收盘价.30元/股,比亚迪A股股价上涨.94%,市值突破.50亿元;电池行业“龙头”宁德时代,股价也从.99元/股涨至.11元/股,增长.17%,上演“大象起舞”。
第二个高田气囊?失速门登顶年召回市场
12月25日,因“日本电装问题燃油泵引发的车辆中途熄火隐患”,本田“一口气”在华召回辆汽车,成为年国内涉及数量最大、也是唯一一起单次超过百万辆的召回案例。
年,国内涉及三菱、丰田、雷克萨斯、本田、讴歌、马自达6家日系品牌的共计辆乘用车,因“燃油泵隐患可致车辆中途熄火”问题而被召回,占全年召回总量的41.40%之多,成为全年召回首要原因;如果加上早在年就因相同问题而召回的辆马自达CX-5,这一召回总量将升至辆。
同时,其相关影响还在持续发酵,在国内市场,该问题在9-12月连续“现身”,规模持续走高,不禁让人联想起波及全球的“高田问题气囊”。
华晨集团破产重整市场加速优胜劣汰
11月20日,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受理债权人对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的重整申请,华晨集团正式进入破产重整程序。同一日,证监会决定对华晨集团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监管措施,并对其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立案调查……
“坐拥”华晨宝马与华晨雷诺两家合资公司的华晨集团,不仅未能有效利用手中资源助推自主板块崛起,反而“坐吃山空”,致其中华、金杯等传统知名品牌逐年边缘化。既无规划、又缺技术、更少决心,华晨汽车的衰落成为一种必然,同时也凸显出众多弱势车企在当前市场环境下的悲凉境地。
4月14日,雷诺集团发布公告称,将所持东风雷诺汽车有限公司股份转让给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东风雷诺由此走到尽头;8月6日,力帆股份宣布,控股股东重庆力帆控股有限公司资不抵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申请进行司法重整;11月13日,东风裕隆汽车销售有限公司申请进入破产清算程序;12月24日,众泰汽车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铁牛集团有限公司被裁定终止重整程序,并宣告债务人破产;此外,博郡、赛麟、长江等造车新势力同样纷纷离场……(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郭跃)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郭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