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用户不如狗,谁买谁倒霉”,这2句话最近几天一直浮现在凹凸君的脑海里,这两句话是来自最近一个比较热火的事件,那就是7月10日小鹏全新G3上市后“加量不加价”的做法,却反遭G3老用户集体“粉转黑”并维权要求退车的事件。
这次的事件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小鹏汽车全新G3“加量不加价”的做法到底是粗枝大叶没有考虑周全呢?还是老G3车主过于“矫情”?我们来一起看一看!
是什么让小鹏汽车的“鹏友”变成了“鹏黑”?
这个事件的原由是从7月10日小鹏汽车发布款小鹏G3开始的,小鹏G3本是小鹏汽车在年12月份上市的首款量产型车型,从上市到现在,时间仅过去半年有余便选择进行升级,虽然从外观上来看,全新小鹏G3没有明显的变化,但是在电池容量和续航能力上均有了明显的提升。其中,电池容量由之前的47.6kWh大幅度提升到66.5kWh,续航方面也直接从km/km升级到km/km。此外,新款G3还率先搭载了宁德时代品牌新一代方形三元锂电池,该电池已具备IP68的防水防尘能力,且电池组安全系数也超过国标的三倍,极大的保障了极端情况下的电池安全。可见本次改款升级,小鹏汽车也算是下了血本了。
从产品性能层面来看,这次的升级无疑会给小鹏汽车在市场上带来一定的优势和更强的核心竞争力,并让全新小鹏G3在直面新势力对手以及传统车企的时候,有较强的核心竞争力,以此来抢占用户口碑和市场。但是在产品升级的同时,价格方面却只是小幅度上升,在这一点上有些没有考虑到刚提车的老用户们的心理,这也致使了小鹏G3老车主们的不开心。
随着事件的发酵并扩大,何小鹏也在7月12日发布了一封长达字的公开信进行公开致歉。并在致歉信中,提到了新版本的G3续航增加,价格下降也有一定的误解,并解释了当初定价方面的考虑,以此承诺从即日起,3年之内凡增换购小鹏汽车任何一款车型时,在享受拟购买新车所有促销权益的基础上,还可额外享受1万元的专属补贴权益。可是就是这样的解释,依旧没有平息老车主们心中的愤愤不平,随后在全新G3上市后的第三天,多位老款车主齐聚在小鹏汽车广州总部大楼下拉横幅并要求补偿,从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车上均贴有“谁买谁后悔”“退车”等字样标语,在这之后,小鹏汽车多地服务中心也出现了同样的情况,真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曾经的“鹏友”也因此“粉转黑”。
迭代更新到底是对还是错?
单从这次事件本身来看,是由于老款车主们刚提车没过多久,新车便迅速到来,且加装了很多配置,虽然换代升级这对于小鹏汽车在后期汽车市场竞争上可以抢占先机,但是更新速度太快,也没给老用户们带来反应的机会,并且让老用户们在心理上带来了价值的落差感,由此而引发大量车主维权。
可是凹凸君认为在价值落差感方面,其实旧款G3的实际成交价格还是和指导价有一定的区别的,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何小鹏在道歉信中的举例说明中看出问题,因此我们如果把早期预定优惠、现金优惠、保险和精品赠送等优惠进行叠加的话,我们还是可以看到,小鹏G款车型在“实际成交价”上还是比新款具有一定优势的。
而老车主对于这样的解释不买账的原因也是因为,小鹏汽车忽视了中国人,“买涨不买跌”的落差心理。简单点说,“就是消费者不能吃亏,可以涨幅来提升价值,却不能跌份儿掉价”,因此导致了这样的结果产生。
说实话凹凸君也可以理解老用户们的心理,毕竟汽车也算是现在人们生活中的一个大物件了,不像一件衣服一样,换季换代如此之快,按照传统逻辑来说,正常车企需要三到四年的研发周期,这样一次快速的迭代升级,且没有大幅度加价,确实让人看着觉得难以接受。不过小鹏汽车既然定位一家科技公司,那么,保持产品创新和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快速迭代其生命力还是很有必要的,只是小鹏这次有些粗枝大叶了,没有深度去考虑老用户们的心理,当然,从对待事件回应的态度以及解决方案上来说,小鹏承认问题态度以及做出相对应的补偿做法还是值得令人称赞的。
“哑巴吃黄莲”的小鹏汽车,后期该如何挽回已失去的口碑?
作为近几年迅速崛起的造车新势力之一的小鹏汽车,在新势力车企中算是一个佼佼者,单从6月销量上来看,它以辆的销量位居新势力车企的第一位,而1-6月销量累计也达到了辆,这个成绩也同样位列第一,并且最近还获得了C-NCAP五星安全认证,这些种种荣誉在造车新势力的圈子里算是不错的开端了。可是“金杯银杯不如消费者的口碑”,这次的事件也让小鹏汽车在用户口碑层面遭遇了一定的打击,下面该如何挽回老车主的口碑,解决当下的负面舆论,也将是小鹏在后面需要面对的事。
其实整件事从侧面来看也是因为小鹏汽车的产能不足而导致目前的事态,众所周知小鹏汽车没有自己的工厂,产品生产均由海马进行代工,因为生产进度以及品控无法进行跟踪掌控所以,这才导致目前事态的扩大化。
小鹏汽车也是时候在下一步的布局中考虑下这块问题了,只有解决核心问题,才会杜绝这样的事件发生。
写在最后:
其实新品发布和技术的迭代更新本身并没有错,这无论对于汽车行业还是消费者来说,迭代更新都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只是当下汽车还未能达到现在手机更新换代的速度,所以车企也要照顾下已购消费者的心理,不应节奏过快,只有循序渐进的去发展,考虑到用户的心理,慢慢积累用户口碑,这样才会在未来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