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团队成员在车间监管调试电磁线的生产过程。(湘潭日报社全媒体记者罗韬摄)
创新力量系列报道①
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记金杯电工高端特种电磁线研发项目团队
湘潭日报社全媒体记者杨阳见习记者陈颖
编者按: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更加注重自主创新。只有不断提升科技创新的自主性,才能有效解决卡脖子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有效促进高质量发展。而创新的核心力量是创新人才。我们将聚焦一批湘潭创新团队,推出创新力量系列报道,倾听创新故事,探寻创新密码,展现创新力量。
前不久,金杯电工发布了年年度报告,其全资子公司金杯电工电磁线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杯电工电磁线)表现强劲,换位、线圈、新能源电磁线产销量再创新高,经济规模和综合效益同比增幅55%。
骄人业绩的背后,离不开科技、创新力量的强力支撑。高端特种电磁线研发项目团队就是这力量之源。他们拥有并掌握了一批核心关键技术,把许多不可能变成可能,使金杯电工电磁线快速跻身国内电磁线前三强,为实现高端特种电磁线国产化作出了积极贡献。
从无到有
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空间巨大,但是也面临着续航里程不足、充电时间长等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提高电机电压和电机功率密度。要提高电机功率密度,必须采用扁线代替圆线。研发团队负责人介绍,几年前,他们就着手研发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用电磁扁线,用来取代传统的漆包圆线。
从圆到扁一字之别,但于技术而言,却是颠覆性的。技术快人一步,公司发展就先行一步。项目负责人赵凤景孕期坚守奋战在技术一线,产假还没结束就提前复岗投入技术攻关研究。
如今,该项目已经实现了批量供货,完成80余个项目的开发和跟进,其中6个项目实现量产。目前,公司年产量为吨左右。还有十多条生产线正在加紧建设,年产能预计将达到多吨,到年将形成3万吨。
近年来,研发团队始终坚持公司用良芯、造好线的理念,敢于担当、勇于挑战,一批批新技术从无到有,每年都有4至6个新产品推出,支撑了公司的快速发展。
特高压输变电装备用电磁线项目对电磁线的绝缘可靠性要求非常高,项目团队加班加点实验材料,进行各种比对分析,最终解决了电磁线的高技术难题,填补了我省特高压生产技术空白。至今,公司已承接青州--扎鲁特,渝鄂直流项目等多个特高压项目的电磁线生产,共生产千余吨特高压输变电变压器用电磁线,取得良好经济和社会效益。
从有到优
生产一个电磁线产品,少则需要14个模具,多的则要30多个模具。平均一套模具的价格为元左右。而且,由于电磁线规格多,同一规格产品模具的重复性很少,因此模具使用量很大,成本支出也比较大。以每年生产个产品计算,一年下来模具成本支出就需万元。
研发团队紧紧扭住降本增效这一要求,开展工艺攻关,研发出了活动模具,通过不同模具的组合,满足所有产品生产的需要。这一研发产品不仅节省了更换模具的时间,而且大大节约了成本,较传统固定模具节约60%的费用。
风能线缆是公司创收的一个拳头产品。之前所用的玻璃丝包线,质量很好,但是价格也很高。能不能找到价格更实惠的材料来代替,又不降低产品质量呢。研发团队通过各种研究和实验,将之前每吨8万元的原材料费用,降低到每吨1万多元,粗略估计每年为公司及客户节约成本多万元。
像这样的工艺攻关并不是个例,研发团队每年完成10个左右这样的项目。优秀的团队得益于强有力的人才队伍建设。这些研发人员来自公司科研、技改、生产、销售等不同部门,都是专家里手,平均年龄只有35岁,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67%,富有朝气和活力。
从优到强
几年前,金杯电工电磁线就能生产国内耐温等级最高的电磁线产品。但是,研发团队并没有满足于此,而是向着更高的技术标准进发。
当时,国内新型核电项目所需电磁线的耐温等级是传统产品的两倍。没有符合要求的材料和绝缘结构,生产这种电磁线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
做中国电磁线领导企业,关键就是要在技术上形成优势、形成绝对竞争优势,这就是我们突破自我的契机,把不可能变为现实的良机。就这样,研发团队承接了这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经过5个多月的日夜奋战,他们就完成了两种超高温核电专用电磁线中一种的开发和试制。经过国家权威机构检测,产品性能完全满足核电项目要求,填补了国内空白。第二种更高耐温等级的电磁线也已经基本完成工艺攻关。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追求创新的路上,研发团队始终保持了旺盛斗志。
为了满足上海某新能源电机产品的要求,今年春节假期,研发团队扑在一线,没有休息一天,连年夜饭都是在公司食堂对付。
累并快乐着。研发团队一直在电磁线产业改革与发展的道路上拼搏征战,一大批有可能颠覆传统电磁线生产的工艺技术还在持续攻关。
来源:湘潭在线声明:本文已注明转载出处,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news
ersanl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