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好看荨麻疹医院 https://m-mip.39.net/m/mipso_8595950.html“我这车特别安全,停哪都没人会偷,不是因为车破而是因为前面这两个大字。”王亮指着车前的“殡仪”俩字语气中充满强装轻松又有些无奈地说到。
王亮37岁黑瘦却有着东北爷们普遍的高个子,他是吉林省公主岭市殡仪馆的一名殡葬车司机。
刚上班时,充满恐惧与不安
王亮回忆起年初自己刚上班时的慌乱和恐惧:“第一次接任务有一个师傅带着我,我们接到电话说的是,高速公路上一辆面包车出了事故4人死亡,警方联系我们把尸体运回来。
我自小胆子就挺大的,觉得生死是自然规律谁都得走这一遭,但是那次是我第一次面对陌生人的尸体还是经历过车祸的,当时我们赶到现场后,面包车整个从中间被切开,人被甩得老远,警察在死者身上盖着白布,但从地上成片的血迹可以看出来这次车祸有多严重。
我师傅从车上拿出白手套和接尸袋递给我,因为当时死者家属没有赶到,要及时清理路面我们就得先把尸体送到殡仪馆,我师傅将死者身上的白布掀开后我立马背过身吐了,整个尸体面目全非,由于挤压和惯性冲击尸体的脸已经看不出是张脸,身体也极度扭曲。
师傅劝我习惯就好了,我当天几乎是闭着眼干完活的,回来后我拿肥皂洗了不知道多少遍手。”王亮陷入深深的回忆中。
入职的第4天,师傅由于有事来不及值班,王亮就硬着头皮帮师傅值班“当天晚上同事们下班走后,天还不黑我就把整个走廊和值班室的所有灯都打开了,厕所灯也打开了。
他们走后我的心就开始砰砰直跳,心里还默默祈求电话千万别响,千万别响,我们的工作手机都要求24小时开机,手机一响人和车就要到岗。
前半夜一直没动静,都后半夜了我的心稍稍踏实了,想着这一夜终于快熬过去了,没想到手机铃声突兀地响起来了,你知道那种空荡荡的房间里大半夜手机响起来有多恐怖。
我调整好久才敢接通电话,对方说的目的地是位于郊区的一座民房中,大晚上我自己一个人开着殡仪车,夜晚的郊区没有路灯,都是小路那条路两旁就是庄稼地一辆车都没有,我自己心里给自己默默打气告诉自己别害怕。
到目的地后发现死者大概40几岁,被捅了很多刀失血过多而死,我们一般不随便打听死者生前发生了什么。
我拿了一个接尸袋给家属让他们将死者装起来抬到车上,我们的车都是经过特殊改装的后面和前面驾驶室隔开,后面用于装尸体前面有两排座位有时死者家属会跟随我们到殡仪馆。
家属将尸体装上车后我以为他们会坐我的车一起走,结果他们说他们自己开车跟着我的车,我只能自己载着尸体回去,回去的路上比来时更紧张了,那是我第一次自己一个人接任务,走过那条小路时我根本不敢往旁边看,就直愣愣地往前看。
死者家属不知道什么原因没跟着我的车,全程都是我自己一个人,根本不敢朝后看,我的手紧攥着方向盘手心里出的都是汗,我一路开回单位,看到门卫大爷时我万分激动感觉终于见到活人了。
停好车不敢再往值班室去了,我一直在门卫室待到天亮,那次经历我终身难忘。”
由于大家对死亡的忌讳,平时王亮的车坏了需要修理,到一般的修车铺老板都会将他往外赶,“不敢修,不敢修,你快走吧,你在这我都没法做生意了。”修车铺老板无奈地将其赶走。
“也可以理解,毕竟大家开门做生意都有些忌讳,车辆有什么大故障我们只能去熟人那修,一般小毛病我们能自己修就自己修,尽量不去修车厂。
平时洗车都是我们自己动手,有时候车厢里都是血迹冬天还好,夏天气温高尸体有时候腐烂后会流出液体,整个车厢不仅充满刺鼻的气味还有干涸的血迹和体液,我们只能拿着刷子一点点刷,时间长了我们身上都或多或少有点味道。”王亮说道。
”平时同学、朋友聚餐能推就推了,现在好些朋友都不会叫我了,有些理解得还好,不理解的还会认为我高傲看不起人,其实我是怕他们知道我干这个工作介意。”
职业规范
从事接尸人工作至今已有4个年头,现在的王亮深受自己职业习惯的影响,生活中他不再爱笑,从不穿红色的衣服平时的衣服都是黑灰色,他说这是对死者最基本的尊重,从不说“再见”。
就连过年拍全家福时他都是一脸的严肃,摄影师都嫌弃他过于呆板还是妻子为他打圆场,妻子一直支持丈夫的工作,平时不能为丈夫作什么,她只在庙里为丈夫求了一张平安符让他放在钱包里随身携带,也是图个安心。
今年王亮的儿子已经5岁了,他从不敢告诉儿子自己的工作,儿子从幼儿园带回来的父母工作单位统计表里他填的永远是民*局。
他说:“不想让孩子过早地接触生死,也不想儿子因为自己工作的缘故受到其他孩子的孤立,同事的孩子就是说爸爸在殡仪馆工作被同学说父母是炼人油的从而再不跟他玩了。
等他再长大一点吧,能理解生死是生命的必然时或许我会告诉他,爸爸是送死者最后一程的人,这个工作总要有人做,每个工作都是神圣的这并不丢人。”
年3月8日,晚上11点多王亮接到电话,医院有一位老人去世,他赶到后发现老人是寿终正寝,子女都很孝顺站在父亲的病床前想要再多看他几眼。
相比于其他死亡形式,王亮对这样的离开更多的是欣慰,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情,能够在子女的陪伴下走完自己的一生已经很难得了。
他赶到后一样的流程,将接尸袋递到老人子女面前,女儿终于忍不住看到殡仪车后放声大哭:“爸,你走了,我以后就没有家了,爸爸,我以后再也没有爸爸了。”
“姐,你快起来吧,咱爸以后不再受罪了,以后都是享福了,快起来吧。”弟弟搀扶着姐姐,看得出来他们姐弟关系很好,即使两人并不年轻依旧关系亲密,老人家看起来80多岁,子女也差不多五六十岁,这样的家庭一看就很温馨和睦。
装好老父亲的遗体后,两个子女让家里人都回去,等天亮再去殡仪馆,只有姐弟俩坐上了王亮的车,弟弟在副驾驶上打着招*幡,姐姐在后排的座椅上回过头趴在玻璃上看着后面的父亲。
自顾自地说母亲很早就离世了,父亲一个人将姐弟俩拉扯长大,又看着孩子成家立业,儿女很孝顺老人由于急病离世也算没受什么罪。
王亮有时会接一句话大多数时候就默默地听着,弟弟说:“知道人都会死,但是亲眼看着父亲离世心里还是无法接受,从今以后家里再也见不到这个人了想想都无法适应。”
看着姐弟俩对于父亲的怀念和爱,他一时语塞竟说不出半句安慰的话,这种温情的离开让他不由红了眼眶,将人送到殡仪馆后,看着他们给老爷子办了体面的仪式,王亮面对的送别是永不再见,他只在心里默默说到:老爷子,一路走好。
最不想面对的逝者
从业以来王亮见过太多人以各种方式离世,他觉得自己可以看淡生死,但有一种逝者是他最害怕见到的,每接一个心就会狠狠抽疼一次。
“我最怕接到的逝者是孩子,看着撕心裂肺的父母我身为父亲心里也会像被撕裂一样,看着麻木不仁的父母我会觉得孩子实在太过可怜。
我记得有一次也是半夜接到电话,我开车到一个老式小区,我到来之后发现是孩子,我把接尸袋给孩子的父亲后就下楼等了,我实在不忍心看着父母对孩子的依依不舍。
过了好久孩子父亲抱着孩子下来母亲抱着孩子的玩具和一些衣服,孩子父亲问我接尸袋能不能先不扎口,他们想再陪伴孩子最后一程,我同意了,孩子母亲把玩具和衣服贴着孩子放在一边。
本来他们应该和我坐在前面的,但是他们说就和孩子一起坐在后面就好,一路上他们每说一句话,我透过玻璃往后看一眼,发现妈妈抱着孩子爸爸抱着妈妈,就那么静静地坐着,我故意把车开得很慢,想让他们再多一点时间陪陪孩子。
到殡仪馆后我没催着他们下车,等到第二天孩子要火化的时候母亲才像疯了一般哭喊,我觉得要是没有人拦着她完全有可能冲进火葬炉里去,我一瞬间泪流满面,那一刻我好像才明白母爱多伟大。
还有一次我去接的也是个孩子,孩子有先天性疾病由于给孩子看病花了好多钱,父母对这个孩子早就没有了爱和耐心,那天我去接孩子的时候,父母竟然将孩子从楼上用绳子将孩子拴着送下来,孩子身上绑着稻草,后来我才知道这是他们那的一种习俗,说是这样下一个孩子才会健康。
这个孩子走的时候父母连让他从正门走都没有,不仅没有孩子火化的时候父母都没在身边,还是个亲戚去殡仪馆领的骨灰盒。有些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有些孩子就只是个孩子。
让更多的人不再忌讳殡仪
现在的王亮有了自己的短视频账号,平时他会跟网友通过直播聊天,解答网友有关殡仪的提问,他想让更多的普通百姓不再忌讳不再畏惧殡仪这个行业,这和所有的行业的一样普普通通没有神秘面纱。
更多的时候他会分享一些自己的工作状态,平时工作手机24小时开机待命,一旦有电话必须立即到岗,市区内接逝者一次8块钱,到公里外是16块钱。
“我一点也不想要这个提成,我恨不得每个月就拿我那多块钱的基本工资,谁想开着殡仪车到处接人?”王亮说到。
“自从干了这个工作我更加惜命了,有些人见多了看淡了,但是我们这行的都会更加惜命,我们的入殓师家里到处是佛经佛像,我现在日常生活中要出门办事能不开车我就不开车,我有时喝醉了找不着代驾,我宁愿开一间房住一夜第二天再回家,也不抱着侥幸心理开车回家。
我见过太多年轻的死者,也见过太多亲人撕心裂肺的哭喊和懊悔但都无法改变现实,都没办法让逝者生还,有时可能就是再小心一点或许他们还能生还,但生命就只有一次没有任何后悔药可以吃,所以万事要看重自己的生命,将生命放在首位。”
王亮说自己工作量最大的一年是一年接了名逝者,最忙的一天是接到了23个电话,现在自己听到电话铃声都会条件反射地从椅子上立马弹跳起来。
有一年除夕夜单位安排他值班,领导说可以把车开回家,有任务可以从家里直接走省的麻烦,他拒绝了他选择自己一个人在值班室度过,八个春节他记得特别清楚,因为单位在郊区周围也没有什么村庄,那是他过得最安静的一个春节,到处都静悄悄的,他许了一个新年愿望:希望今夜平安。
结果那天他真的一个电话都没接到,真的过了一个平平安安的除夕,他说很不容易。
如今的王亮继续开着他的那辆黑色的金杯阁瑞斯商务车,车前依旧印有两个醒目的“殡仪”二字,他也成了新人的师傅,但有时他还是会怕,最大的心愿依旧是:平安。
值班室里*历永远是最新的一页,门框上插着艾草,停尸间的20多吧要是都开过光放在桌子上,桌子后悬挂着被称为“生死簿”的逝者信息,在这里没有贫富、身份、美丑只剩下性命、性别、死因、接尸地点和日期......
参考文献:
1、《为“死神”开车:一年接送位逝者,最怕电话响起》新京报.-04-03
2、《为“死神”开车的人:他一年接送多位逝者》人民网.-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