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百度对电商一往情深?
【中国经营注】对于百度而言,巨大的搜索流量是它珍贵的数据资源,然而,如何将这些数据变现却是一道难题,或许电商或许可以为他提供某些答案。本文来自钛媒体。 【中国经营注】对于百度而言,巨大的搜索流量是它珍贵的数据资源,然而,如何将这些数据变现却是一道难题,或许电商或许可以为他提供某些答案。本文来自钛媒体。最近,京东和阿里巴巴在双十一那边相互厮杀,而百度的在线购物平台“百度MALL”却悄然上线,不过,这次发布显得非常低调,并未在媒体中引起多大的轰动。或许是因为此前携程与去哪儿合并赚足了眼球,百度被媒体誉为此次合并的“最大赢家”,交易完成后,百度将由此占据中国在线旅游市场核心的战略地位,完成百度整体O2O战略的重大布局。当然,百度这次保持低调可能还有其他方面的考量。之前两次电商之路均以失败告终,2003年和2010年百度分别推出C2C和B2C业务,但遗憾的是,后来两次都以关闭相关业务而结束。百度凭技术起家,其创始人李彦宏对技术的膜拜无以复加,多年来一直深耕技术这块,虽然之前也曾试水电商,但是总是败下阵来。一直以来,百度在电商之路上越挫越勇,仍不死心,为何? 转型是发展需求?百度董事长兼CEO李彦宏最近就谈到,互联+来临的时候,所有产业的游戏规则都变了,当互联+的时候,所有行业都需要转型,百度也不例外。今年,百度进行了第三次转型,这次转型百度提出要从连接人与信息变成连接人与服务。之前当你对某一部电影感兴趣,输入的电影名字获得的是电影的介绍或者是宣传片,或者是它的周边的电影院什么时候放映,但是现在搜索一部电影的名字或者搜索一个电影院,不仅可以告诉你周边离你最近的电影院是什么,而且它允许你直接购买电影票,打开座位图,明确显示哪些座位售出哪些是空的,你勾选空的座位就可以直接下单买,到放映的时间前往观看就可以了。这是一个很大的转变,从信息到服务。信息与服务的差别在于,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是信息的生产者,因而百度无需为信息而担忧,而互联+时代,人人却无法成为服务的提供者,反而人人都需要服务,巨大的需求和匮乏的市场,注定这里有一场混战。虽然百度能够连接到其他商家,但这终非长久之计,因此,电商就成了百度的众多选择中一个上佳的选择。只怪对手步步紧逼?近年来,国内互联行业风云变幻,百度虽历经风雨,一度成为国内最大的互联企业,却也没能顶住压力逆风而上,从市值上看,百度已经被阿里巴巴和腾讯远远超越,业务也多有重合。而身后类似京东、小米等互联企业也是步步紧逼,一步步蚕食百度的业务,使得百度不得不弯道超车,以求突围。百度最大的对手阿里巴巴,已经成为了中国市值最大的互联企业, 百度和阿里的商业模式类似,业务有许多重合的地方,比如说ID、地图、搜索、旅游、视频等都存在重合,阿里上市后,更是四处撒,重点布局,进一步拓展了市场,巩固了原有的战线,使得百度在许多地方难有作为。而百度的核心业务浏览器、安全也被360步步紧逼,360搜索对于百度的冲击非常明显,硬生生的从百度的手里夺取了近30%的市场份额(数据来源CNZZ),使得百度股价跌去了将近100亿美金。虽然百度早已从早期被360搜索冲击的影响中走了出来,但是360搜索打破了百度的绝对垄断地位,使得国内搜索市场呈现三足鼎立的局面,百度再也无法为所欲为。作为三巨头之一的腾讯,也和百度发生诸多交战。腾讯在搜索引擎、浏览器、即时通讯、O2O等方面存在巨大的交集和竞争。但由于双方的巨大优势不同,腾讯强在社交,百度强在搜索,故而腾讯与百度的竞争没有百度与阿里巴巴的竞争要激烈。但腾讯的确是百度的对手之一,也是实力最强的对手之一。